大品吉樂旅行社,吉樂朝聖探索旅遊追尋佛陀的足跡,一同探索世界盡頭

前往朝聖諮詢
Tibet Travel Articles

西藏旅行體驗

大品吉樂|美好的西藏時光,走訪藏傳佛教聖地,踏足文成公主旅途,重返蓮花生大士秘境
真在西藏的旅途中,每一座神山、每一片聖湖,都有屬於自己的傳說。走進布達拉宮,陽光灑在金頂之上,整座宮殿如同散發著神聖的光芒。來到納木措湖畔,感受寧靜的湖水與遼闊的草原。牦牛悠然地漫步,仰望星空,西藏的夜空純淨無比,繁星如鑽石般閃耀。

西藏行旅.藏傳佛教宗師

 

藏傳佛教宗師介紹

 

在橫亙千里的雪域高原,藏傳佛教不僅是一種宗教信仰

更是一種生命修行的方式,這條朝聖之路

因宗師的足跡而變得靈性而深邃

並結合他們的修行聖地與文化軌跡

帶你穿越信仰與歷史,走入真正的「藏地之心」

 

result image

 

蓮花生大士 Padmasambhava 寧瑪派Nyingma

 

蓮花生大士,藏語稱為貝瑪迥內Pema Jungné,意為「蓮花中出生者」

又被尊稱為「咕嚕仁波切」Guru Rinpoche,意即「珍貴上師」

他是藏傳佛教寧瑪派的開宗祖師,也是被藏密尊為「第二佛」的重要聖者

 

相傳蓮花生大士出生於古印度西北部的烏金國,自蓮花中化現而出並非由父母所生

他自幼即具大神通與大智慧,通曉各種密續法門,能應眾生根器示現不同的八大化身形象,廣度群生

 

西元八世紀,他應西藏國王赤松德贊之請,入藏弘法

與印度高僧寂護大師共同建立西藏第一座佛教寺院「桑耶寺」

為了弘揚佛法,他降伏藏地本土的神祇與妖魔

將其轉化為佛教的護法神,鞏固了佛教在西藏的地位

 

蓮花生大士也將許多深奧的密法教義,以「伏藏(terma)」的形式藏入大地、空間與文字之中

等待未來具緣弟子出世取出,延續教法利益眾生

8世紀由印度入藏,傳播密法、建立桑耶寺,被視為藏傳佛教奠基者之一

 

聖地足跡:

聖地名稱

所在地

傳說與記錄

蓮花湖 Tso Pema

印度 喜馬偕爾

示現調伏魔王之地,湖面呈蓮花形,傳說蓮師從湖中誕生

阿修羅洞 尼泊爾 帕賓

蓮師閉關地,洞壁留有蓮師手印

揚列雪洞 尼泊爾 帕賓

修成普巴金剛密法之地,降伏三毒龍

長壽洞、伏魔洞 尼泊爾 瑪拉蒂卡

修長壽法並降伏魔女,留有石化魔體

桑耶寺 西藏 山南

藏地第一座佛寺,蓮師親自建設並降伏當地地神

青樸修行地 西藏 山南

蓮師閉關地,歷代高僧修練之地

扎葉巴寺 西藏 拉薩

月亮洞為蓮師修行地之一,松贊干布為赤尊公主所建

宗喀巴大師 Tsongkhapa 格魯派Gelug

 

宗喀巴大師,藏語稱為羅桑札巴(Losang Drakpa),意為「善慧稱」

被尊稱為「大師」(Je Rinpoche),是藏傳佛教格魯派(Gelug,黃教)的開山祖師

他不僅是宗教領袖,更是偉大的佛學改革者與修行者

被譽為「釋迦牟尼佛的化身」與「文殊菩薩的化現」

 

宗喀巴於西元1357年出生於青海境內的宗喀(今中國青海省黃南地區)

傳說他誕生時,臍帶血滴落之處長出一株白色蓮花,後人在此建起寺院

這便是今日著名的塔爾寺(Kumbum Monastery),成為後世格魯派的重要聖地

 

他幼年即展現過人智慧,七歲出家,法名羅桑札巴

後來遠赴西藏各地求學,師承多位大師,深入研習顯密佛法

博通三藏、嚴持戒律、精修止觀,融會顯密諸法

以嚴謹的次第修行著稱,特別重視清淨戒律與中觀思想

 

西元1409年在拉薩創立了「大祈願法會」,此舉使佛教在藏地進一步弘揚

隨後又創建了格魯派三大寺院: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

格魯派逐漸壯大,並成為後來西藏最具影響力的教派

 

宗喀巴大師一生著作宏富,其中《菩提道次第廣論》與《密宗道次第廣論》

被視為修行次第的圭臬,至今仍是藏傳佛教學人必讀的重要典籍

 

聖地足跡:

聖地名稱

所在地

信仰地位與特色

塔爾寺 青海 西寧

宗喀巴誕生地,寺院以酥油花與壁畫聞名

阿底峽尊者 Atisha 噶當派Kadampa

 

阿底峽尊者,梵名 Atīśa Dīpaṃkara Śrījñāna,意為「光明吉祥智」

他是印度著名的佛學大師,亦是藏傳佛教噶當派(Kadampa)的開山祖師

被後世尊為「第二佛陀」,對西藏佛教中期的復興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阿底峽於西元982年誕生在孟加拉地區(今孟加拉國境內),出生於王族之家

自幼聰穎過人,對佛法深具信心,年輕時便遍訪印度各大寺院學習

精通顯教三藏典籍,亦深入密教修持,被譽為「印度八十四大成就者」之一

 

曾遠赴蘇門答臘,依止「慈氏論師」(Dharmakīrtiśrī)長達十二年

學得了菩提心與大乘道次第的精髓,立下將此法傳揚的宏願

這段修學對他後來的教法體系影響極大

 

西元1042年,應西藏古國古汝王之請,阿底峽尊者入藏弘法

當時西藏佛教因本土苯教與密法混雜,僧團戒律鬆弛,法脈面臨危機

阿底峽以其深厚學養與悲心,重整藏地佛教,強調戒律、菩提心、次第修行的重要性

他所著的《菩提道燈論》(Bodhipathapradīpa),為後世修行人指引出一條清晰的次第之道

這部論典成為藏傳佛教修行體系的核心基礎,對後來的格魯派《菩提道次第廣論》影響深遠

 

聖地足跡:

 

result image


密勒日巴 Milarepa 噶舉派Kagyu school

 

密勒日巴(Milarepa),藏語意為「身披棉衣者」

是藏傳佛教噶舉派最偉大的修行聖者之一,被尊為「西藏大成就者」

他以苦行、禪修與歌頌佛法聞名,被譽為「雪域歌者」

留下的《百千歌集》,至今仍啟發無數修行人

 

密勒日巴出生於西藏西部的一個富裕家庭

然而少年時因遭叔父奪產、母親受辱,心懷怨恨

在母親慫恿下,他學習咒術,報復仇人,曾以黑法降災,毀人性命

但事後深感罪孽深重,遂痛改前非,尋求解脫之道

 

他投奔噶舉派祖師瑪爾巴大師(Marpa)門下

在瑪爾巴嚴厲考驗下,經歷極大磨難與試煉

最終獲得無上密法傳承,包括大手印(Mahamudra)與六法修行

密勒日巴隨後隱居雪山,以清苦苦行修持,最終證得成就

 

密勒日巴大師終生以棉衣禦寒,堅持苦修

他以歌聲弘法,將深奧的佛理融入歌詩,通俗易懂,利益無數眾生

其弟子岡波巴(Gampopa)後來承繼法脈,建立制度化僧團

使噶舉派成為西藏佛教的重要傳承之一

 

聖地足跡:

 

result image


薩迦班智達 Sakya Pandita  薩迦派Sakya School

 

「班智達」(Pandita)一詞源自梵語,意為「大學者」

顯示他在佛學、邏輯、語言、醫學、詩學等領域皆有深厚造詣
他不僅是宗教領袖,更是學問淵博的哲學家、語言學者與政治家

被尊稱為「藏地四大智者之一」

 

薩迦班智達出生於西藏薩迦家族,是薩迦派的第四代祖師

青年時曾遠赴印度那爛陀寺系統學習佛法

精通因明、俱舍、唯識、中觀等論典,成為藏傳佛教史上最博學的學者之一

 

在宗教修行上,他主張佛法必須與嚴謹的學術訓練相結合

強調邏輯推理與論辯的重要,為薩迦派奠定深厚的理論基礎

他著有《三信論》《入正理論》等名著

對西藏佛教的哲學思想與辯論傳統影響深遠

 

在歷史舞台上,薩迦班智達也因其學識與聲望

於13世紀代表西藏與蒙古帝國交往

成為蒙古汗國在西藏的宗教顧問

自此奠定了薩迦派在西藏數百年的政治與宗教地位

 

聖地足跡:

 

 

轉世傳承

 

藏傳佛教有一套獨特的 「轉世化身制度」(Tulku System)。

源自佛教輪迴觀與菩薩願力思想,認為大成就者、菩薩或上師在圓寂後,會再度投生,繼續弘法利生。

因此,在上師圓寂後,弟子會透過占卜、徵兆、遺物指示、預言及特殊驗證來尋找其轉世靈童,確認後培養。

這套制度在藏傳佛教中影響深遠,其中最著名的為 達賴喇嘛班禪喇嘛大寶法王(噶瑪巴)

 

走進西藏的聖地,你會發現這裡不只是古老的廟宇與石刻。

它們像是仍在脈動的心臟,承載著宗師的願力與加持。

蓮花生大士的降魔、阿底峽的教誨、密勒日巴的歌聲、宗喀巴的弘願、薩迦班智達的智慧

一代又一代的身影,讓這片土地超越了時代,成為精神的源泉。

他們的教導,從雪域高原傳向世界,至今仍照亮無數心靈。

 

 

追尋宗師的足跡,開啟一場心靈的朝聖之旅。

上一則
壯麗天路.西藏 G318 國道沿途美景巡禮
下一則
藏地詩魂.六世達賴倉央嘉措 × 詩與愛的傳奇人生
《西藏.神山聖湖》
吉樂旅遊 為朝聖者打造兼具深度旅行與探索之路
大品吉樂旅行社專注於西藏探索旅行,西藏,這片被譽為「世界屋脊」的土地,以其壯麗的自然風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吸引著無數旅人。而在這片神秘的高原之上,最令人心馳神往的,莫過於那神聖的山川與湖泊——神山聖湖。這些自然奇觀不僅是大自然的傑作,更是藏族人民心中的靈性象徵,讓每一位造訪者都能感受到心靈的震撼與洗滌。
聯繫吉樂旅遊
line2 線上
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