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西寧 塔爾寺
塔爾寺,位於青海省西寧市湟中區,是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六大寺院之一,也是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大師的誕生地。寺院始建於明代嘉靖三十九年(西元1560年),距今已有四百餘年歷史。塔爾寺原為宗喀巴大師出生地紀念塔所在之地,隨著信眾增多而逐步擴建為宏偉寺院。整座寺廟依山勢而建,佈局如同綻放的蓮花,象徵佛教八瓣法輪。寺內建有大金瓦殿、八寶如意塔、小金瓦殿、大經堂等主要建築,供奉佛像與歷代高僧遺物,香火鼎盛。塔爾寺不僅是青藏地區重要的宗教聖地,每年亦舉辦盛大的佛教法會與傳統節慶,如酥油花展、曬佛與跳欠等,吸引無數信徒與遊客前來朝聖與觀賞,充分展現藏族文化與佛教藝術的深厚底蘊。
-
塔公 亞拉雪山
亞拉雪山,藏語全稱為“夏學雅拉嘎波”,意為東方白氂牛山,位於四川甘孜州康定、道孚和丹巴三縣交界處,海拔5884米,是康巴地區的著名神山之一。亞拉亞拉雪山以壯麗的自然景觀和深厚的宗教意義著稱。山頂終年積雪,山勢雄偉,與西北方向的墨爾多神山相對。亞拉雪山的獨特之處還在於它是雅拉河的發源地,並且是藏族人民心中的聖山,具有極高的宗教地位。
-
拉薩 八廓街
八廓街(又稱「八角街」)是藏傳佛教聖地,保留了拉薩古城的原始風貌,是拉薩最古老的街道,環繞大昭寺而建,已有1,300多年歷史,融合藏傳佛教信仰、藏族文化與市井生活。八廓街是拉薩三條轉經道(囊廓、八廓、林廓)中的「中圈」,藏語「廓」的意思即為「轉經道」,信徒沿順時針方向繞行,手持轉經筒或佛珠,誦經祈福。中心的大昭寺供奉釋迦摩尼12歲等身像,形成"聖城中的聖城"格局,藏民視此地為宇宙中心。
-
拉薩 大昭寺
大昭寺始建於公元7世紀松贊干布時期,距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是拉薩最神聖的佛教寺廟,同時擁有至高無上的宗教地位,作爲藏傳佛教的信仰中心,融合了宗教、歷史、藝術與建築的精隨。主殿供奉著佛教界最珍貴的佛像之一,釋迦牟尼12歲等身像(覺沃佛),由釋迦牟尼親自開光,被譽為"世間最完美的佛像"。藏民相信,見到此佛像等同於見到佛祖本尊,因此大昭寺成爲朝聖者的終極目的地。2000年,大昭寺作為布達拉宮的擴展項目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
拉薩 小昭寺
小昭寺(藏語稱"熱木齊")是拉薩重要的藏傳佛教寺廟,與大昭寺同期建於7世紀松贊干布時期,雖規模較小,但歷史地位獨特。傳說由文成公主親自奠基建造,最初為安置她從長安帶來的釋迦牟尼12歲等身像(後移至大昭寺)。現存鎮寺之寶為釋迦牟尼8歲鎏金銅像,同為佛教圣物之一。
-
拉薩扎 葉巴隱修地
拉薩扎葉巴隱修地(Yerpa)是西藏著名的佛教修行聖地,位於拉薩東北約30公里處,海拔約4,000米。是吐蕃贊普松贊干布為其五妃中的第三妃芒薩赤尊公主所建,原為一座小神殿,後來該寺幾經擴建,形成了如今緊密嵌在崖縫壁間的扎葉巴寺。該寺也是西藏四大隱修地之一,相傳藏王松贊干布、蓮花生大師(藏傳佛教寧瑪派祖師)、帕當巴桑傑、拉隆貝吉多吉、阿底峽等人曾在此閉關並留下聖跡,使其成為藏傳佛教的重要修行道場。
-
拉薩 甘丹寺
甘丹寺是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的祖寺,由宗喀巴大師於1409年創建,位於拉薩市達孜區,海拔4,300米。寺名源自梵文「兜率天」(Tushita),象徵彌勒菩薩的淨土,反映宗喀巴對未來佛信仰的重視。甘丹寺與哲蚌寺、色拉寺並稱「拉薩三大寺」,並以經院哲學聞名,僧人需通過嚴格的辯經考核晉升學位(如「格西」)。原建築群在1959年後遭嚴重損毀,1980年代起逐步修復,現為世界文化遺產(布達拉宮擴展項目之一)。甘丹寺不僅是宗教聖地,更是藏地建築、藝術與修行的活態博物館,更適合追求深度文化體驗與靜心之旅的訪客。
-
拉薩 西藏博物館
西藏博物館是西藏第一座具有現代化功能的博物館,也是西藏唯一一座綜合性國家一級博物館。為重要的文化地標之一,分為歷史、文化、自然三大展區,動線流暢,適合深度參觀。館藏瓷器、玉器、佛像、唐卡、典籍特別是印章、封誥等歷史文物52萬餘件其藏品包括西藏史前文化遺物,併入中國後被歷代帝王晉封的歷史展品、藏族文化藝術作品以及民俗文化藏品等。新館於2023年重新開放。新館建築融合傳統藏式元素(如紅白牆體、金頂)與現代玻璃幕牆,象徵傳統與未來的對話。
-
拉薩 布達拉宮
布達拉宮為西藏最標誌性的世界文化遺產,位於拉薩市中心瑪布日山上,海拔3,750米,是一座規模宏大的宮殿式建築群。最初是吐蕃王朝贊普松贊干布興建,17世紀由五世達賴擴建,成為歷代達賴喇嘛的冬宮居所,為西藏政教合一的統治中心。布達拉宮的主體建築由三部分組成,紅宮居中,東連白宮,西接扎廈,三者相互貫通,渾然一體。宮殿在平面上是由許多矩形房屋拼合而成的,結構十分複雜。在縱向上,各種房屋高低錯落,前後參差有致,主次分明。建築的外部都用紅、白、黃三色粉刷,象徵威嚴、恬靜和圓滿,色彩和樣式都具有鮮明的藏傳佛教特徵。這座「世界屋脊上的明珠」,以其建築、歷史與靈性,吸引著朝聖者與旅人的目光。